投诉量居高不下服装鞋帽消费“坑”多维权难
服装鞋帽是人们的基本生活用品,随着时下人们消费水平的提升和时尚审美多元化的发展,服装鞋帽消费迅速增加,且呈现消费数量大、花钱的那群人广的特点。但不可忽视的是,这一消费领域的“坑”可不少,且消费者往往难以维权。
消费者王女士于今年1月24日在网络站点平台上的某品牌旗舰店购买了一件婴儿连体服。在春节期间首次穿着时却发现,衣服掉毛絮严重,孩子身上和其他衣服上都是红色的毛絮。她要求退货退款,但商家却拒绝并表示只能补偿15元。
2023年8月,湖南消费者安娜(化名)在经常网购的店铺购买了一件真丝长裤,但在首次清洗后发现裤子出现斑驳痕迹,且一个裤腿的裤线整个歪掉,裤腿呈扭曲状态。她去找客服协商退货,但客服却表示是消费的人清洗不当造成的。她和记者说,当时考虑到自己是该店铺的常客,不想闹得太僵,就没有投诉,但是没有想到后来她被该店铺拉黑了。
服装鞋帽在做工、材料等方面存在的问题,通常要在穿过几次或洗过一次后才会显现,这造成了消费者维权的艰难。实际上,消费者不只在日常购买时维权艰难,当遇到打着“粉丝福利”名头的明星潮牌时维权更难。就在2023年,白敬亭、鹿晗、王鹤棣等明星潮牌均出现“质量差、货不对版、要价高、pH值超标”等一系列问题,与之同时被曝出的还有客服“态度差”的问题。
顶端舆情研究院近期发布的2023年敏感信息检验测试的数据显示,过去一年间,国内关于商品类的信息约为4152.84万条,其中服装鞋帽类占比13.7%,位居家用电子电器类、日用商品类和食品类占比之后,排名第四。
中国消费者协会发布的报告数据显示,服装鞋帽产品的品牌、种类不一,相关消费纠纷多种多样。一是鞋子质量上的问题,如购买后短时间之内出现断裂、开胶、内里掉色等问题。二是衣物质量上的问题,如衣服存在异味或在洗涤过程中出现掉色、染色情况。三是保修争议难调解。服装鞋帽保修期一般由生产者或销售者自行承诺,暂无国家统一的法律和法规予以规定,当出现质量上的问题时,经营者常以很多理由推诿塞责。四是网络销售假冒服装产品问题较为突出。一些违法经营者通过直播平台、小程序、小型网店等网络交易监管薄弱地带销售假冒名牌的服装鞋帽,欺骗消费者。
中消协提醒,服装鞋帽生产企业应当树立“质量第一”“消费者至上”的经营理念,不能仅在拼低价、做宣传上用力,更要在产品质量和消费的人体验上下功夫,在履行环保责任使用环保材料时,还应兼顾商品的质量和耐用性等。要重视商品售后服务水平,提供对应的商品“三包”举措,保证消费的人在一段时间内能轻松的获得包修或退换货的权利。在发生消费纠纷后,应当正视问题,积极主动与消费者沟通并提供解决方案和措施,妥善化解纠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