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产品中心

手工坊在今日中国

发布时间:2024-02-16 14:07:48 作者:产品中心

  手工艺是服饰生产供应链上最重要的环节,老牌的时尚发达国家十分重视传统手工艺,像HERMÈS、CHANEL、LOEWE、Kiton等国际知名品牌旗下不但有专门的手工坊,还成立学校推出课程面向外界招生,吸引众多国际人才加入学习,手工艺得以有效地传承并在现代时装设计上实现高质量的商业收益。

  我们在上一篇选题里看到了意大利人不但把手工艺做成艺术,而且还视为值得投入一生的事业。那么中国的手工匠人们理应值得更好的生活和待遇。

  在筹备这篇文章的过程中,我们得知国内主动对外宣传的传统手工坊很少,甚至有一些手工坊还承接过国外奢侈品牌的制作业务。然而在国内,这些手工坊和匠人都处于一种乏人问津的尴尬状态。手工坊和手工匠人如何自我宣传、如何普及传统手工艺成为整个行业进步的关键。今天我们将通过一些手工坊案例介绍,为大家提供一些渠道,让更多对传统手工艺这一领域感兴趣的读者能更好地去了解传统手工艺,还可以加入传承的行列哦!

  ‍一些大山里的村落由于交通不便,资讯滞后,保留了很多城市中早已失传的手工技艺。近年国家大力扶植和推进,以及一批回乡创业的游子通过引入新颖的运营思维模式和现代化的传播手段,做出了很多很好的传承和保护传统手工艺的样本。

  品牌DEFICELER解绑2023春夏系列中的这件大衣单品的纯棉手织布来自倚山人YISHANREN手工坊,图片由品牌DEFICELER解绑团队提供

  倚山人YISHANREN这个手工坊是经由设计师星媛介绍的,她在2022年推出了解构中国西南少数民族文化的高级成衣品牌DEFICELER解绑,并在上海时装周期间发布了2023春夏系列,其中有一套两穿连衣裙造型里使用了40厘米幅宽的纯棉手织亮布,上面带有黑色的棉籽,未经染色的米色棉布薄得像人类的皮肤,而这块亮布出自倚山人YISHANREN的手工坊。

  倚山人YISHANREN工作室所在的传统木屋侗族村寨,截图来自账号@倚山人YISHANREN视频作品,图片来源于公众号“倚山人”

  黔东南州榕江县栽麻镇丰登侗寨里家家户户都会制作侗布,但由于这种手工艺活儿费事耗力,而且大家不了解卖不上价钱,年轻人宁愿外出打工也不愿意继承制作侗布的手艺。作为村里第一位走出大山的大学生,侗族姑娘杨成兰一直希望能把寨子里的侗布“盘活”,做好市场调查与研究和相关准备后,2016年她辞去在城里的工作,回乡成立了倚山人YISHANREN手工坊。目前,通过倚山人YISHANREN网店,手工侗布不但在国内有稳定的订单,并且还有固定的海外客户,无印良品以及一些国外的独立手工艺品牌大部分会选择侗布面料作为原材料。

  当地老百姓用栎树果实染布和‍做点心,截图来自账号@倚山人YISHANRE‍N视频作品 ‍

  2018年开始,倚山人YISHANREN增开了民宿+手工艺制作课程的业务,游客们除了能在这里体验侗族的食宿文化,还能在附近的织布坊学习手工印染、蜡染、豆染等不同的植物染手工艺,以及侗绣工艺,制作一些手工艺品。

  这个项目不仅吸引了对此感兴趣的游客,也有不少服饰行业从业者报上自己的姓名去参加,虽然没有具体统计过参加人数,但疫情三年里项目能够坚持下来,前景和潜力可见一斑。现在倚山人YISHANREN平台的对外运营和宣传主要由杨成兰和丈夫完成,包括拍摄科普视频和撰写文章,其余员工都是附近的居民,虽然这两年的疫情让当地的旅游业受到冲击,但杨成兰对倚山人YISHANREN的未来还是挺有信心的。

  倚山人YISHANREN的手工艺课程常年面向外界开放,想要体验和学习的朋友能够最终靠公众号“倚山人”报名哦!

  而另一家手工坊——浏阳夏布・在地工作坊由我们的老朋友夏木(SUMMERWOOD)发起成立。年初的时候,我们介绍了夏木(SUMMERWOOD)品牌和夏布的故事,创始人易洪波始终致力于探寻夏布在现代中国生存方式的可能性,努力将夏木(SUMMERWOOD)运营为一个连接夏布各方的综合平台,积极与商业服饰品牌合作,让夏布实现商业转化。

  2021年夏天,夏木(SUMMERWOOD)与浏阳夏布非遗传承人谭智祥合作推出Get Weaving Workshop夏布制造体验课程,地点就安排在谭智祥的家里。课程目前已经成功组织了3期,每一次的反馈都相当不错。

  “第一期的招募推文发出去后,学员的人数很快就招满了,把之前怕招不到学员的焦虑一扫而空,甚至还开始预想起第二期了。”据易洪波介绍,工作坊课程分4天进行,内容有学习关于夏布的文化背景和收割苎麻、刮青、织造夏布等过程步骤,并跟随浏阳夏布的手工艺人体验当地的乡间生活和品尝当地美食。谭智祥也从2015年起被聘为北京服装学院的特聘讲师,热情参加各地的工作坊,致力于向当代年轻人普及对传统夏布工艺的认知,以及探索如何融入现代设计中。

  由于疫情原因,浏阳夏布・在地工作坊暂时还只是作为夏木(SUMMERWOOD)的一个不定时项目展开,想要参加的朋友能关注公众号“夏木织物”发布的动态,咨询夏木小助理哟。

  “外国人对中国文化的多样性认知度是很低的,老外总会自然地将中国文化与中国城里的粤菜或港台的通俗文化对等,很少人了解中国的少数民族,也缺乏系统的文字资料来对外介绍,在传统手工艺文化科普上我们做得还不如日本、印尼这些国家全面。”白族姑娘段怡然决定自己来做那个发声者,通过统计整合少数民族的文化资料,让外界的学者和对此感兴趣的人类能有正确了解相关文化的渠道,于2019年在英国伦敦成立了YICRAFTS怡手作。

  段怡然的本科在伦敦大学中央演讲与戏剧学院主修戏服制作专业,在大学三年级的某次课题作业里,她使用白族扎染工艺做了一件衣服,引起英国老师的注意,纷纷向段怡然表示他们也想学习这样的手工艺,于是大家组织了一个小范围教学,“没有想到我大学毕业前居然能给老师上课,而且学校还付了我酬劳。”这是段怡然第一次发现长辈教的传统手工艺在国外的商机,也萌生了以此创业的想法。

  段怡然仔细分析道:“首先我本身就是白族人,懂手工艺,根据我的文化背景站在第一角度去向外国人介绍的话,比任何影视作品和书籍图像都要直观和真实;其次我懂外语,能解决少数民族手工艺人最薄弱的环节,也就是对外宣传。在我从小生活的环境里,有很多很优秀的传统手工艺,但当地人很多连普通话都讲不好,只会埋头苦干,更别说向外国人介绍了。”

  初生牛犊不怕虎,带着自己攒下的1000英镑和学校支持的2000英镑创业基金,段怡然在伦敦成立了工作室,主要承接中国乃至东亚/东南亚地区的少数民族手工艺教学业务,开设了线上及线下的相关课程。“我们的课程会先向学员介绍手工艺背后的民族文化背景、和其他各国家地区的联系,再延伸到具体的手工实践教学上。”

  目前YICRAFTS怡手作已经与当地的学校和企业机构保持稳定的合作,比如为V&A博物馆、PayPal、Adobe等企业机构提供定期的手工艺体验课堂,也为一些影视创作提供教学科普。“比如前些年迪士尼开拍的《寻龙传说》(Raya and The Last Dragon),里面有涉及竹编的镜头,他们了解到我们有相关的教学后和我们合作,为幕后团队做了一些关于东南亚竹编的文化科普和教学,也为电影做了一些预热活动。”

  此外,工作室的线上平台还出售原创的少数民族手工艺产品,其中80%对外销售的产品由家乡大理的手工艺人制作。段怡然认为,虽然欧美不少奢侈品牌这些年热衷在产品设计里运用中国少数民族的服饰元素,或者直接购买当地手工艺人的产品,但在她看来这些举动只能为当地带来短暂的经济收益,并不能从根本上改善这些手工艺人的生存处境。“比方说某个国际首饰品牌那些价格不菲的手绳产品,虽然对外宣称和中国彝族的手工艺人合作,但消费者实际上并不会认为这些高溢价是出在手工艺品的质量上,只是背靠品牌效应而已。”

  YICRAFTS怡手作平台上除了售卖白族的手工艺品,还有来自苗族、彝族等少数民族的手工艺品,图片来源于YICRAFTS怡手作官方Instagram

  段怡然希望借YICRAFTS怡手作,让外界在充分了解这些手工艺作品背后文化的前提下,购买原汁原味的少数民族手工艺产品,不会对这些手工艺品进行二次加工或创作。“这些年由于机器制造极大地挤压了手工艺人的生存空间,我家的扎染坊现在畅销的都是那种颜色鲜艳、便宜的旅游纪念品爆款,很多做得很好的手工艺品却无人问津,甚至很多本地人都觉得这些手工艺品不值钱。现在家里很多卖不出去的好作品我都放平台上。我主要想通过平台将这些作品宣传出去,改善它们在外界的形象,让更多人认识到这些少数民族的手工艺品是有意义、值得高价的。”

  最近中国民间传统文化的传播和世界主流文化之间的关系发生了一些微妙的变化。不论何时,我们不支持用激烈的方式去按头安利我们的文化,你必须相信“主雅客来勤”,文化的魅力靠的一定不是谁的拳头大。

  传统手工艺常见的宣传点基本上有两种,一种是宣传手工艺的悠久历史和稀缺难得;一种就是宣传手工匠人们如何独具匠心,离群索居。但是手工艺若无法走进日常生活,基本上最后都会走向凋零甚至灭绝,而姚绣这一手工坊品牌大胆迈出第一步,展开让传统手工艺走进生活尝试。

  刺绣尤其是苏绣,几乎是中国顶级手工艺和文化品位的代名词,但它起源于生活,历经千年传承不衰并保持活力的秘诀是它一直努力参与回归生活,能成为人们装饰生活的日常手段。由青年苏绣传承人姚兰和青年设计师李文博联合创立的“姚绣”,是目前国内少有的将传统手工艺商业化的品牌。

  姚绣主要以研发原创的时尚非遗产品和教研课程为主,品牌在新生代管理层的运营下,一直尝试突破传统手工艺的发展局限。围绕苏绣,姚绣已经尝试与花艺、咖啡馆、家居装饰、汽车软装和时尚服饰等多类品牌跨界合作。苏绣前期投入的时间成本很高,5年仅算是入门的起步,在看重短期回报效率的现代商业环境下多少存在一些价值观上的冲突,但这类矛盾并不意味着不可化解。

  姚绣旗下还拥有中式刺绣教学品牌姚绣课堂,由青年苏绣非遗传承人姚卓创立。课堂开设了一系列推广苏绣文化和苏绣工艺的课程,常年可以预约,难度分入门、进阶和高阶三个阶段,每位报名的学员都需从入门课程开始。入门课程主要围绕苏绣基本针法展开,共有“针趣”和“团圆”两种,前者主要在便于携带的绣卡上练习打字针、鱼骨针、平金针、菊叶绣、玫瑰绣、十字绣等基础针法;后者则在轻便的绣绷和团扇上进行集套针、盘金绣、齐针、网绣、锁链绣和肉入针的练习,学员练习的成品均能制作成贺卡和装饰摆件。

  而进阶和高阶课程则加入关于刺绣图案颜色搭配等美学方面的训练,目前入门课程还同时开设线上培训渠道,学员能够最终靠视频随时随地学习。

  近年国家逐渐加大义务教育中综合素养课程的比例,姚绣也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与苏州当地的中小学校合作,将苏绣引进校园,比如在苏州市立达小学、吴江明珠学校设立了“姚绣学堂”,教授入门级的绣卡课程,让孩子们从简单的课程中认识苏绣文化。

  “姚建萍刺绣艺术馆”目前围绕苏绣文化展开,集艺术展览、咖啡休闲、定制服务、刺绣教学等项目于一体的生活方式综合空间,图片来源于“姚建萍刺绣艺术”官方公众号

  苏州姚建萍刺绣艺术有限公司总经理姚悦华认为,国内的传统手工艺普遍水平都很高,就是缺少品牌意识和有效的包装宣传,姚绣团队现在也不断参考国外同行的经验,逐步改变国内传统手工坊单一枯燥的形象,让外界认识到传统手工艺与现代商业并非没有平衡的可能性,手工艺人的工作也能很时髦新颖的。接下来,姚绣的线上课程会促进提升难度,拓展至进阶和高阶级别,全面开通线上与线下课程渠道,让更多学员在疫情期间也能继续苏绣的学习和练习。

  采访中,段怡然的一些观点比较有代表性,要想传统的手工艺更好地延续下去,首先得提高手工艺人的地位和社会待遇。只有当他们吃饱饭,生活得到一定的改善,才会有创作的好心情和产生更高的精神使命感。

  虽然这些迈出新步伐的手工坊相比国外成熟的手工坊仍有很长的路要走,但“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当慢慢的变多的人开始为中国手工艺的传承提供新思路和新方向,民间手工艺的未来才真的可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