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杏彩体育注册网址

艺术品是名副其实的实物资产

发布时间:2024-06-23 09:36:44 作者:杏彩体育注册网址

  纵观历史长河,每一个昌盛、鼎盛时期,都是文艺创作的繁荣期,也是文化收藏的鼎盛期,历代统治者在社会安定,四海升平之际,总要大量搜集艺术品,以充实内府收藏。以书画为例,历史上就出现过几次大规模的集中。唐朝李世民、武则天、李隆基统治时期,对书画的搜求不遗余力,极一时之胜;宋徽宗尽管政治上比较昏庸,但书画上却是个天才,对书画收藏更是如醉如痴,并设置了专门的装裱样式“宣和装”,编定《宣和画谱》和《宣和书谱》;至于清朝康熙乾隆时期的内府收藏,可谓达到封建时期的高峰,乾隆时期所编的卷轶浩繁的书画著录书《石渠宝笈》、《秘殿珠林》便是明证。

  经济学中的资产概念强调资产的价值性和收益性;会计学中的资产概念则更强调资产的可计量性和资源特性(郑斌,2004)。

  首先看艺术品的有用性。艺术品一不能吃,二不能喝,有什么用?这是不少人在刚刚接触到艺术品时都会感到困惑之处。事实上,艺术品最大的用处就是满足大家基本的审美需求。审美活动本身就是人类许多行为的直接动机和最大的目的,这是人类的天性。

  在生产力很不发达的新石器时代晚期,我们的祖先却费尽心力烧制这样“不实用”的陶器,根本原因只能是由于这类陶器具备极其重大的审美价值和象征意义,代表着拥有者的身份、地位或者特权。这说明,一件物品的有用性,不仅来自其实用功能,而且来自其审美价值以及象征意义。从这个意义上讲,艺术品显然是“有用”的。

  接着看艺术品的稀缺性。所谓稀缺性,按照美国经济学家约瑟夫·熊彼特的定义,则是指“某种物品的现有数量和该物品的用途之间的关系”。

  事实上,古典政治经济学大师早就意识到艺术品这类特殊商品的稀缺性及其对艺术品价值的重要影响。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的代表人物大卫·李嘉图在论及艺术品等具有稀缺性的商品时就曾指出:“有些商品的价值是由其稀缺性所决定的。劳动不能增加它们的数量,因此其价值不能由于供给的增加而减少。属于这一类的物品有,稀有的雕像和绘画、稀少的书籍和古币以及在特殊土壤里栽培的葡萄所酿制的数量极其有限的葡萄酒等。

  它们的价值与最初生产时所需要的劳动量全然无关,而随着愿意拥有它们的那些人的财富状况和偏好程度一同变化。”

  根据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IASB)和美国会计准则委员会(FASB)关于资产的定义,无论从现时性的角度,还是从有用性和稀缺性的角度看,艺术品都属于资产之列,是非常典型的实物资产。

  正如经济学家威廉·泰勒在为《新帕尔格雷夫货币金融大辞典》撰写的“艺术品与人工制品的投机市场”辞条所述,与证券不同,虽然艺术品不能带来货币红利和利息收入,但艺术品能够给所有者带来非金钱的所有者的权利利益,例如欣赏艺术品时的愉悦感。即使这些非金钱性收益难以计算,但它们却是总收益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与其他资产进行对照时一定要考虑进去。

  根据经济史学者刘秋根(1995)的考证,中国典当业至少出现在汉代。事实上,在典当行营业时,无论什么物品,只要具有一定的价值,都可当作质押物。

  从这个角度看,作为中国古代常见的当物种类,艺术品作为实物资产被当户质押典当的历史几乎同中国典当业的历史一样悠久。

  李建文研究发现,金银珠宝和古董文玩是最常见的当物。作为当物,这些物品具有独特的优势:一是价值比较高,交易成本低;

  五是可能附着了借款人特殊的情感寄托,祖传之物大多寄托了持有人特殊的情感,因此除了市场价值外,还具有情感价值,借款人更具备赎回动机。

  唐代的文化高度发达,经济也长期保持繁荣。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民间收藏蔚然成风。好古者不惜巨资,四处购求古董书画。

  自唐宋以来,古董书画皆是文人雅士的一大嗜好。到了明代,一些巨商大贾也纷纷效仿。正如曾任翰林院检讨的明代文学家沈德符所说,古董书画的购藏之风“始于一二雅人,赏识摩挲,滥觞于江南好事缙绅,波靡于新安耳食。诸大估曰千曰百,动辄倾橐相酬。明代中期以后,随着徽商群体的崛起,此风更甚。

  在具有一定刚性的市场需求支撑下,艺术品价格也呈现不断上涨的趋势。例如,现藏上海博物馆的宋高宗《临虞世南真草千字文卷》题跋就记载了几次交易情况:万历七年(1579年),该书法被项元汴购得,“其值五百金”。崇祯五年(1632年),该书法被韩逢禧购得,价格是“一千金”。

  尽管这件艺术品的成交情况可能具有一定的偶然性因素,然而,法书名画的价格刚性却依然足以证明优质艺术实物资产所具有的保值和增值功能。

  清兵入关后,满族最高统治者对汉文化的热爱丝毫不逊于汉族皇帝。清代前期的皇家收藏甚至比明代皇家收藏更丰富。从《石渠宝笈》和《秘殿珠林》的着录情况看,清代乾隆和嘉庆年间的皇家书画收藏囊括了上迄魏晋,下至清初近两千年书画名家的数万件作品,大可同宋徽宗的宣和内府相比。

  除了皇家收藏,民间收藏之风也非常之盛。众所周知的江淮盐商自不待言,就连满清旗人的艺术品收藏都蔚为壮观。

  显而易见,艺术品已经被理所当然地视为重要资产了。当这种观念形成并被广泛接受之后,搜求古董字画之风可谓长盛不衰。在这样的大背景下,艺术品是实物资产的观念更是深入人心。

  纵观中国艺术品市场的发展史,我们大家可以发现,艺术品不仅仅可以满足人们的精神需求,而且具备极其重大的象征意义,自古以来便被人们视作重要的财富。艺术品既可以在市场上交易,是名副其实的实物资产。

  艺术品的散失与收藏都是此消彼长的。往往在一次次的大规模的集中之后,接着是一次次大规模的散失,尤其是改朝换代之际,艺术品的厄运也随之而来。因此,历代以来的收藏,整体上呈逐代锐减的趋势,但由于帝王能凭一国之力,也使一些埋世名作重见天日,多少弥补历代的损失。

  同时,每一时代出现的一些代表作品,得以存下来,日积月累,使书画文物的收藏,日渐丰富。

  当然,在历史上靠收藏暴富的人,也数不胜数,明代中叶,因为江南的经济发达,涌现了一大批书画鉴赏家,如文徽明父子、项元汴家族、王世贞兄弟以及董其昌等等。这些收藏家同时又是著名的书画家,他们的收藏一方面推动着当时书画市场的繁荣,同时也推动了当时的经济发展。

  于是,现代社会从事收藏也就成为人类重要的投入项目,艺术品收藏已慢慢的受到有识之士的青睐。在经济繁荣的今天,收藏已不再成为文人雅士的专利,而慢慢的变成为人们经济生活和精神的一部分。

  作为收藏品,它是承载历史、文化、艺术信息的商品,随时代风尚、审美趣味的变化而变化,而整体上呈上涨的趋势。以书画为例,齐白石的同一幅画,在70年代值100元,而到现在,可达到数千万、甚至上亿元,而现当代书画,经年累月,其市场价值更被人看好。

  数据显示,中国的艺术品市场在整个世界排名前三,很多人早已进入艺术品市场,把艺术投资作为配置资产的重要手段。只要你热爱艺术,愿意积累学习,也可以在艺术品收藏中立于不败之地。